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量论要略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3.1佛法量论要略

第一讲

从这节课开始讲量论,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了。第一节佛法量论要略,介绍佛法量论的基本结构,包括现量、比量、圣言量及其关系。第二节佛法量论和西学认识论,用三量框架去规范和认识西学诸多认识论类型,把西学各种派别的认识论都用三量框架去考察,比如说彻底经验派就是准现量和比量,没有圣言量;理性派就是似比量,就这一种认识方法,圣言量没有,现量也没有等等。把这些认识论的类型划出来后,再比较各派的具体情况,比如说,理性派的似比量和佛教的比量,温和经验派的准比量跟佛教的比量,佛教的圣教量跟基督宗教中的各种准的、似的圣教量,佛教的现量与西学当中的各种准现量与似现量。第三节总结,从三量的角度对西学给出一些整体性的看法。


下面讲第一节佛法量论要略,发给大家的提纲就是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节分了六小节,第一小节量论在整个佛法体系中的地位,兼论因明与量论的区别,第二小节现量,第三小节比量,第四小节圣教量,第五小节三量关系,第六小节语言与量论,这最后一小节说的是第二章与第三章之间的关系,就是佛法的语言观和佛法量论的关系。这是佛法量论要略的主要内容。


3.1.1量论在整个佛法体系中之地位,兼论因明与量论的区别

甲、量论之宗旨在于探究正确认识的来源问题,即探究达到正确认识之途径与方法。

真理有二义:一现证者;二言说者。且前者较后者为重要,分别对应东型内容之性境与言说体系;西学的真理观只有后者。

学有二义:觉与效。前者即求亲证之知识;后者即学言说之教。

量:无欺智,显不知义。

量论也就是探讨这些达到真理的途径与方法有哪几种,以及这些途径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最下面这一句。量:无欺智,显不知义。这就是佛法对量这个字的定义。什么叫量?要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才是量。第一条是无欺智,这个智就是能知,一种认识能力,不是所知而是能知。这种能知还要是无欺的,也就是如实的,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说是一种无误的认识能力,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一种无误的认识能力要成为量,还要符合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它要能显不知义。也就是说,它要能得到一种新的正确认识,而不是把旧的正确认识翻过来调过去地进行同义反复。



可以举一个例子,如西学演绎推理三段论就不符合量的标准。三段论从大前提小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方式就不符合这第二条。从佛法量的概念上说,西学三段论就不能叫做量。因为它不能显不知义,这种从一般到个别的必然性推论,所得到的结论早已经涵盖在大前提里面了,那不是新的认识,所以没有显不知义。所以三段论推理在佛法看来就不能算作量。这种新生的、无误的认识能力,就叫作量,我们把这两条结合起来给它下一个定义:一种新生的、无误的认识能力,就叫作量。

提纲还对有关真理的观点加以了分疏。在佛法看来,量就是能知,那么真理就是所知了。从所知来看,佛法对真理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现证的,一种是言说的。与西学的真理观不同,西学的真理只是后者。佛法的量论是探究达到真理的途径与方法,那么佛法所理解的真理包括两种:一种是现证的,所谓性境;另外一种是言说。这两种在佛法看来都叫真理,这与我们上节课讲的东型形上学的内容包括两类:一种是性境,一种是言说体系,就联系上了。所以东型形上学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东方认识论所理解的真理。


我在讲义上还对学字的两种义写了一点认识。学有二义:觉与效。觉义是《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说文》中说,学者觉也。效义是《四书集注》里面朱子给出地解释,其实这个效义就是同音相训。因为在古音当中,学字念xiáo。在以前的北方话里面都还是这么念的,最近才演变成了xue这个音,在以前的北京话里,我们的河北话里都念xiáo跟人学(音xiáo,长白毛。这是我们小时候都会说的骂人的顺口溜,下面是白毛老,吃青草。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里头就有这一段,可见这儿歌流传很广。在过去学字就念xiáo所以学者效也,这是同音相训。这个觉义就对应于真理的第一种含义,就是现证的真理,学就是求亲证的知识。后者那个学字的效义,就是从效仿这个途径进行学习,学就是学言说之教,所以正好对应真理的第二个含义。因为真理有两个含义,所以达到真理的量的种类就有二种,学习的途径也就有二种,这个学字也就有这两种义。量有两种,一种是现量一种是比量,就是西学所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就对应着学字的这两个含义。我发现在中国的学问当中,在西方的学问当中,还有印度的学问当中,都会分成两种主要的派别。比如在中国学问当中,就会有尊德性和道问学这两种派别的重大区别;在佛学当中就会有禅宗和律宗这样的差别;在西学当中就会有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这样的差别。其中前者是使用学字的第一种含义,也就是求亲证的知识,后者就重视学字的第二种含义,就是从言说的知识上去学,去认识真理。


一言以蔽之,量论所研究的就是量有哪几种以及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下面这几节就是先介绍现量、比量、圣言量,先指出量分几种,再指出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乙、在本宗,一部佛法大略可分为三部分:缘起论、量论和修行论。

A、相宗将一部佛法分为境、行、果三分。境:凡夫之染污八识;果:圣者之四智三身;行:五十二位之修行次第。

B、本宗《七大缘起论》已将相宗之境果二分摄尽。《形上学方法》则详说修行论,修行论之确指即修证现量之方法。

C、量论则是介于缘起论与修行论二者之间的承上启下者。

量论研究三量是什么,以及三量之关系或曰在整个修行过程中每个阶段三量之不同关系,以为修行之指南。即一方面根据圣言量来确定修行之方向,即得出修行之要旨在于深入开显现量。另一方面修行证果之后,进一步又要依据量论,主要是以他比量,来建立如实如理契理契机之正教。


这就是佛法密宗对于一部佛法内容的分类。我对比了一下西学和佛法当中的唯识,西学当中也有三类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本体论,一个是现象论,然后是认识论。它的本体论加上现象论相当于我们的缘起论,研究众生世界的起源,即现象的来源问题。西学当中的认识论相当于我们佛法当中的量论,西学当中基本上没看到修行论这一类的内容。这种修行论,确切来说就是指修习这些量特别是现量的方法。因为我们研究量论的结果就是认识到,佛法的修行在圣言量的指导下,排除比量,开显现量。因为佛法认为凡夫没有现量,而最主要的正确认识能力恰恰是现量,所以现量是需要把它修出来的。修行论主要的工作就是修现量,修行论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现量开发出来,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现量所以就要开发,修行论就是要作这个事。之所以佛法独有修行论而西学中没有修行论就在于:西学主要的派别都认为不分凡夫和圣人,那么我们现有的就足够了,就可以认识到这些真理。但佛法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开发新的认识能力才能认识真理。


西学当中的神秘主义那一小派也有类似于修行论的一点点内容,可是神秘主义在西学当中是特别不占地位的一个小派。确切来说神秘主义也没有修行现量的方法,只有东正教当中有修现量的方法。可是东正教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它又不算西学。西学不包括东正教,我们下面会讲东正教,但是东正教只是我们用来进行东西比较得一个另外的重要参照物,它不包括在西学当中。所以我这个说法:西学当中没有修行论还是确切的,不需要更正。


下面把本宗对佛法划分和唯识的划分作了对比。相宗一般来说分为:境、行、果三分。相宗的境讲凡夫的染污八识,果讲佛位上的四智三身四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三身者法身、报身、化身行就是如何从凡夫转为圣人的过程,即如何把四智三身修出来的过程。在相宗当中也有量论,我们这里量论主要就是继承了相宗的量论框架。这就是相宗的四部分跟我们所说的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相宗看来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排列顺序,凡夫只有染污的八识,这个是不够的。还有很多没有认识到的内容,如何去开发这些没有认识的内容呢?就需要研究达到正确认识的标准和途径,这就是量论。研究清楚应该以什么为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了,接下来就去实践,开发这种我们没有的认识能力。然后根据修行,最后把四智和三身开发出来了,就达到了一部佛法的结果。

本宗的缘起论里把境和果都包括进去了,不再将凡夫的染污八识和圣位上的四智三身作为两部分分而论之。在《七大缘起论》里八识和四智三身是统论的,我在论述时也不再严分圣凡,而是站在圣位的全面认识上,统摄了全部的染净情况。在相宗它还没有把圣凡两位上的八识和四智三身统一起来,还没有能放在一个框架里面去,四智就是四智,八识就是八识,没有能够做到统一,我的《七大缘起论》就把它们统一起来了。



所以下面说,本宗《七大缘起论》已将相宗之境果二分摄尽,《形上学方法》则详说修行论这是我写的两本书,《七大缘起论》已将境果二分包括在内,《形上学方法》说的是修行论。量论则是介于缘起论和修行论二者之间的承上启下者。量论研究什么是三量以及三量之关系。一方面量论是修行论的前行,也就是修行论的准备,我们要建立修行论必须先建立量论。另一方面修行证果之后,又要依据量论来建立如实如理契理契机之正教。所以量论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修行论的前行,这是在达到真理途中起的作用;已经认识到真理后它起的作用是建立圣教。这后一个作用就与西学的知识论有关了,我们探究到了正确认识的来源后,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建立正确的知识,这也就是西学所说的知识论。因为西学没有修行论,它的认识论只起一个作用就是建立知识论。而我们这里有修行论,所以我们这个量论就起两个作用,一个是为建立正确的修行论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当这些量都修出来以后,就可以在量论的指导下建立合乎正理的言说,这就起到了建立知识论的作用。


下面这些丙条的内容我就不讲了,这个比较专门,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一下。

丙、因明与量论

A、因明属五明中与内明并列而在内明外之一明,量论属内明三分中之一分;

B、因明以与他教论辩为主旨(悟他),相当于西学的逻辑,量论以认识真理为主旨(自悟),相当于西学的认识论。

C、因明二量:现及比;量论三量,现、比、圣教。

论圣教量在量论中不可或缺。因量论以认识真理为主旨,而于此过程中,信解行证闻思修证诸阶段皆不可少圣教量也,所信所闻是圣教,所解所思亦多为圣教,修行必以圣教为指南,证后要依圣教而印证,何可少乎!

D、陈那集量论二量,尚未脱因明之特征,法称释量论三量,方完成由因明向量论之转变也。此以《释量论》中较《集量论》新增成量一品为标志。《释量论略解》P170曰:“以成定量之事称赞大师者,有所为义,为显即由彼大师之教而成立为量性故。(按:是即谓为即由彼教成立为定量。世尊之言教乃是一种量,即圣教量也)

释量论之品目亦极精,正显三量之为量论之体系也。



释量论品目                                   集量论品目




第一品    自义比量品                     第一品     现量品




第四品    他义比量品                     第二品     自义比量品




第三品    现量品                         第三品     他义比量品




第二品    成量品             改五支为三支第四品     观喻似喻品


   词义遮诠说    第五品     观遣他品

                                         第六品     观反断品

刚晓法师《佛教因明论》第二篇佛为定量,对法称大师《释量论》成量品评价不高,以为此中诸论证外教中人不会相信,他们亦可用此称颂其本教之大师,此尚是囿于因明之精神,未晓量论之宗旨别在也。盖量论并非以摄外教入佛为主旨,而是以指导自教中人修习证明真理为主旨也。故刚晓法师之此种批评即属无的放矢。

E、再说三量与二量

由D点可知,三量体系之圣教量乃由二量体系之比量所开出,三量与二量系开合不同,其间并无增减也。

然于量论中将圣教量单独标出,实有必要,理由已见上述。故于量论立三量较立二量为优也。

集量论P23自义比量品卷二云:“信语无欺诳,同故即比量。(谓对于超越根境之极不现事,唯依可信解之圣言量,乃能了知,信受彼言教,依之修行,即能得彼果,全无欺诳,故说彼言教亦是比量)”。按:此处陈那菩萨明言圣教量亦比量之一种,即其比量含摄圣教量在内也。

以上是第一小节,下面讲第二小节现量。


希腊学术的结构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佛学与西学“研究的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详说人道

略论明心见性1略论明心见性2转八识成四智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影尘回忆录21

影尘回忆录17影尘回忆录18影尘回忆录19影尘回忆录20

影尘回忆录13影尘回忆录14影尘回忆录15影尘回忆录16

 影尘回忆录12影尘回忆录11影尘回忆录10影尘回忆录9

影尘回忆录8影尘回忆录7影尘回忆录6影尘回忆录5

影尘回忆录4影尘回忆录3影尘回忆录2影尘回忆录1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略传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破科学破天文学破生物学破物理学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破科学技术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论门户之见之害人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常见三型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大学》简述《弟子规》注《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吕洞宾《孝诰》


往期精彩: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心相篇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取消西医倡议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7、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9、神仙 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神仙 孔安国 、左慈、 董奉

11、神仙 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神仙 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神仙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神仙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神仙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神仙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23、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文天祥悟道经历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